不用寫一行程式碼,Power BI 就能找出影響因子?

在眾多 Power BI 的視覺化圖表中,有一種我特別推薦用來做「問題分析」的工具:Decomposition Tree(分解樹)
它是最能幫助我們追根究柢、找出關鍵因素的方式
(與當初利用Python撰寫SHAP關鍵因子是等同道理,這AI太可怕了)

📌 什麼是分解樹?
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指標(例如離職人數、成本、績效等)逐層拆解下去,看是誰、在哪裡、什麼情況下造成變動

例如:
「總離職率」→ 拆成「部門」→ 再拆「職等」→ 再拆「任職年資(月)」
最後找出拉高整體離職率的主因在哪個族群

這個視覺化的優勢:
1️⃣ 互動性強,探索快速
使用者可以自由展開欄位,或讓 AI 自動推薦「最值得拆解」的欄位
2️⃣ 有助於做問題拆解與假設驗證
不只是報表展示,更像是一種「資料思維工具」,幫助你一層層釐清背後主因
3️⃣ 適合會議中即時提問回饋
當主管問「為什麼這個這部門離職率那麼高?」馬上展開幾層就能找到初步線索

但也有幾個限制要留意:
🔸 無法呈現全貌比較
一次只能展開一個分支,無法同時one page看到全部的樣貌
🔸 資料欄位需設計良好
欄位命名與模型關聯不清,會讓使用者無法理解每一層的意義 => 資料治理非常重要
🔸 分析邏輯受限於使用者操作順序
切分順序不同,觀察重點也會不同,需具備資料解釋力才能正確判斷
🔸 視覺化客製化程度有限
不能調整顏色格式、也難搭配多維設計,屬於引領型圖表

✅ 使用建議
Decomposition Tree 是一個極佳的「問題探索工具」,尤其在釐清異常數據、深入關鍵原因分析時非常實用
更建議搭配其他視覺化圖表一起使用,避免只依賴單一觀點做出結論,也更能補足全貌與比較視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