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畫的圖,是來解問題的嗎?離職分析該從什麼面向切?
上一篇我分享了一張離職分析的 Power BI 報表
不少人留言問我:「你怎麼決定只放那四張圖?到底是怎麼想的?」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因為這其實不是「畫什麼圖」的問題
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一個模糊的問題,拆成可以被觀察、被分析的架構
離職分析要看什麼?
部門排行、離職趨勢、平均年資⋯⋯
看起來大家都知道,但你有沒有想過:
📌 你選的,是因為「你有這些資料」?
📌 還是因為「你想解決一個問題」?
很多報表看起來很完整,但看完主管常常還是問:「所以咧?」
這就說明一件事——圖畫得再多,沒有回應對的問題,報表就沒有價值
在設計那張離職分析報表時,我沒有直接問:「要畫哪張圖?」
我反問自己的是:「主管想問什麼問題?」
我用了最簡單但最有效的一方法:5W1H 拆解法
這是我最常教夥伴用來設計分析邏輯的框架,從六個角度去推敲真正想知道的事
1️⃣ Who:誰離職了?
是不是中階職等?新人?特定族群? ✅ 對應圖:職等 × 是否離職
2️⃣ When:什麼時間點離職?
考績後?調薪前?每年都集中在特定月份? ✅ 對應圖:離職月趨勢圖
3️⃣ Where:哪個部門/BU/團隊?
是否只有一個單位有這狀況?還是全體公司問題? ✅ 對應圖:部門離職率(異常值觀察)
4️⃣ Why:為什麼走?
是公司文化不適應?晉升沒有你?薪資福利不優? ✅ 初步觀察圖:平均任職年資(看穩定度是否有問題)
5️⃣ What:離職的影響是什麼?
有人才損失?人力補不補得上? 🟡 計畫中,進一步會結合績效資料+團隊分析
6️⃣ How:怎麼離職的?有徵兆嗎?
是否表現投入感下降的行為?考勤異常?行為改變? 🟡 屬進階資料層級,需要額外參與考勤記錄分析
所以那張報表,不是「剛好這些圖畫起來好看」,而是:「這些圖對應我想解的 6個核心問題」
報表不是用來炫技,而是幫助組織思考
你能定義問題的深度,就決定你的分析價值有多高
這是我當時草擬的 5W1H 問題圖卡分享給大家
你可能會發現,5W1H 中的 What與 How暫時無對應的圖表
這不是忘了,而是這兩問題會牽涉到更進階的資料層次與分析視角,例如:績效資料、工時紀錄、團隊等
會在接下來的貼文中,逐步拆解這些進階觀察背後的資料設計與後續action plan
你自己做離職分析時,最常從哪個 W下手?
還是你會自己先列出問題清單,再對應資料設計?
歡迎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