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認真把skill分等級,是可以套用在哪呢?可以分成task跟人兩方面說明。以下先說明task
講到任務”task”,大家常會以每年所設定的績效目標為主,但誠心思考各位每天所做的所有事情真的會列在KPI項目中嗎,我想不太可能
。那我們往job description探究,是不是一開始你所做的事情跟當初招聘網站上的職缺內容相似度更相近呢,與時俱進後,可能你現在手頭上的工作內容與當初職缺大相逕庭
我想帶你思考的是,職缺job requisition是如何產生?
不管是離職補缺還是新增缺額,一定是從目前此部門須處理的事情條列整理出,然後這事情一定跟公司的業務掛勾
這業務要不就是拓展業務市佔率,擴大公司產品線,再者就是開發新客戶。而擴大產品內容,要不就是生產更多既有的產品,不然就是開發新產品,而這項產品開發連帶需要一系列子項目完成它
舉例說明
> 某半導體A公司,打算開發HPC AI晶片這項產品,而此AI晶片會使用到的功能單元(技術模組)有:AI演算法、AI SoC設計、AI軟體系統
> 再從各自的功能定義所需技能
> 再從技能定義出需要的skill層級,來確保候選人具備一定程度的技能等級,才可完成這項任務
> 列出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工作內容
從工作內容往回推,拉到最高層級,其實背後所隱藏的眉眉角角是貫穿整個公司目標。

那你可能會疑惑每間公司job req不會列出所需skill的程度呢?
一來,大家各自定義不同,怎知道你說的你很厲害跟我覺得的厲害一樣呢
再來,那個標準沒有世界統一規範,所以各自解讀不同
所以都會在面試時後進行行為面談法,問你怎麼處理;或當場進行專業測驗,直接驗證你會的技能是不是符合公司所需的要求。所以別在排斥面試時的一堆考試,除了應證你的實力外,也可評估你自己跟這間公司是否所需實力有匹配。
說到這邊,不知各位是否了解skill的層級所帶來的影響程度其實遠大於單純分等級畫分
下次進而說明如何把產品細分成表格說技術單元,接著與人之間又如何呼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