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資料清理,不只是技能,是責任感】
這四週,我分享了自己在做離職報表前,遇過的各種資料混亂:
🔹有人離職了,但還在報表裡出現
🔹有五種「離職日」,每份報表都不一樣
🔹離職原因拼錯、混中英,主管問為什麼離職,HR一時答不上來
很多 HR 會說:「資料太亂了,我們只是被交辦而已」
但我想說一件事:
如果 HR 想被當成有策略思維的角色,那資料清理這件事,我們不能只當它是瑣事
經過這幾次實戰,我學會三件事:
1️⃣ 清理不是格式統一,而是定義對齊
離職率不是公式問題,是你還沒對齊「誰算離職、誰算在職」
2️⃣ HR 不能只是填數字的人,要變成「定義欄位的人」
每一個報表的欄位,都該由 HR 主動問:「這個欄位,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3️⃣ 資料清理,是 HR 對組織的責任感
一份看起來「好像正確」的數字,可能藏著幾百筆錯誤
你願意多花幾個小時查清楚,其實就是你在替公司守住決策的基礎
📍 下週起,我會開啟第二個主題系列:[入職資料清理實戰]
我們常說:「Onboard 很重要」
但資料面往往一團亂:
🔹入職日期 vs 系統建立日 vs 薪資起算日,哪一個才是真的?
🔹不同國家的表單格式不同,入職資料漏填、錯填、補填
🔹當報表出現「這個人怎麼前天才進來今天就離職?」——其實只是資料錯了
從「離職」的尾端,走到「入職」的起點。我要和你一起,讓資料流變得更有邏輯與可信度

